等了很久,覺得該寫篇完整的申請心得回饋社會。

本來想寫得比較有個人風格一點,但ptt留學板上的模板實在太好用,就先乖乖填個表。


Research Interest:

MFA/MPS in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Design & Technology/Interaction Design

Admission:

  •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 Program(ITP), NYU (MPS)
  • Design & Technology, Parsons (MFA)

Rejection:

  • Design + Media, RISD (MFA)

Pending:

  • Interaction Design, SVA (MFA)

Decision:

  •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 Program(ITP), NYU (MPS)

Standard Test: 

  • TOEFL: 102 (R29 L28 S22 W23)

Background:

  •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科技管理組

GPA:

  • Overall 3.26/4.00 (自行轉換)

Recommendation Letters:

  • 創意創業學程教授
  • 廣告公司主管
  • 整合行銷公司老闆

Related Experience:

  • 自造者空間志工(資料都交了才去當)
  • 廣告公司暑期實習生
  • 整合行銷公司業務
  • 科技產品業媒體行銷大賽

Honor:

  • 時報華文/亞太廣告獎入圍
  • 飛利浦影片大賽入圍
  • 趨勢影片大賽入圍
  • 臺大電影節短片第三名

★托福/GRE/GMAT考試的部分就不多贅述了,應該其他更好的資料可以參考。

★本篇定會使用許多情緒性和自我放大的字眼,請做好心理準備。

為何而念,念什麼?

我想這是每個人準備出國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會想要出國念互動設計或是新媒體藝術是因為自己想要成為互動/數位廣告創意人員,於是在結束廣告公司的實習後,我積極的去參加台灣的各大數位廣告節和研討會,為了更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麼,而需要有哪些技能。為了不把客群(克群:叫我?)寫的太窄,我個人動機部分就點到這邊,總之,一定要想好為何而念,要念些什麼,念了回來會跟現在的自己有什麼不一樣,原因理由有千千百百種,就算是領個學位回來有利未來陞遷,我也覺得是很正當的理由,只是同時也要衡量自己(家裡)的經濟能力和時間(青春不等人啊),就是總體的機會成本拉。

出國唸書的時機

這又是一個有千萬種解答的問題。我自己也曾想過是否該先工作幾年再出國工作,有人會說累積點經驗念了才有用,但也有人說要出去趕快出去,以後會有很多牽掛(不管是感情或是累積年資陞遷等),這些都沒錯,但卻不是我的主要考量因素。對於自己的生涯規劃,我是先設定一個很遠大的目標,再去做短中長期的規劃,所以在考慮了自身現有的能力後,我發現自己並不符合心中夢想職位的工作要求條件(當然是最初階的職位),但是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申請上可以學到該領域知識的科系(因為跨領域的關係)。這樣說起來我根本就是四不像嘛,就是那種每種能力都點的很平均的雜人,大學上的還是什麼都修什麼都不精的企管系,真是超完美的(握拳)!不過想了想當時確實很難找到一份可以讓自己,一邊完成工作要求(可能就是業務)和一邊學習自己有興趣領知識(可能就是數位新媒體相關)的工作後,換句話說可能就是我工作兩年對我的申請該領域的科系幫助也非常有限,最後我決定賭一把直接挑戰大魔王囉!

如何選校?

不諱言自己曾想找代辦來幫自己決定這件事情,或是提供些資訊,後來自己是很自大的覺得:幹,我念的領域最好是有代辦會懂拉!這樣的心態,決定自己申請自己找學校。首先當然就是先請教一些電機資工系的朋友們(再請他們去問學長姐?),或是設計系的也可以,總之資工電機設計科系畢業的學長姐念這類科系的機率比企管系高太多拉!接下來就是上網找資料,MFA Study或是去美國讀藝術豆瓣小組都是藝術領域不錯的資料來源。另外也可以直接google自己要念的領域排名等等,多搜幾種關鍵字,就會發現很多新學校。

互動設計領域或是HCI相關領域的校系有分偏重coding的或是design的,出路和作品都可以上官網找找看,或是找他們學生的資料(有些可以翻到作品集網站),我自己是選擇偏重設計的學校,不看GRE,看托福和作品集,我覺得靠作品多樣跨足各領域(對拉對拉就是都不精拉),比較能夠顯現出我的特點,把自己的缺點變成優點。另外校系網站上的介紹真的都要認真的看完每個字,跟許多只會寫屁話的大學簡介不一樣,大部份的校系網站都會寫的很清楚他們想要找什麼樣的人,是歡迎會coding背景的還是各個領域都歡迎,事先做功課的話就可以省下很多申請費用(不用亂鎗打鳥丟好多間學校,因為有些根本就不會上啊),搞清楚學校的需求,也方便你展現優點去對症下藥,像偏向藝術設計的互動設計校系重視的就會是作品集而不是GPA,這也是我當初考慮的因素之一。

我是選出了近十間學校,再一個個去研究,並持續開發搜尋新學校,可以加進自己的預選名單內。覺得學校的課程內容和方向後,可以再去比較學費和地點(跟就業消費生活都有關)等等,我自己都是鎖定東岸的學校,除了偏設計以外,我覺得東岸的娛樂和藝術步調和淘汰速度是很快的,競爭也很激烈,所以我抱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選擇了這些學校。另外我還有去搜尋歷屆的校友名單,去找看看有沒有畢業或是還在就讀的台灣人學長姐,找到他們後(當然是在網路上)很有禮貌的請教他們問題,基本上都會得到很親切的答覆(想當初我問了很多蠢問題學長姐們也沒有嫌棄我啊!),但記住不要什麼東西都要學長姐給建議或是幫看履歷自傳啥的,自己一定要做足功課再去請教別人,我覺得是最基本的禮貌,共勉之(那時候真的問了很多蠢問題啊)!

資料準備

說實在的,PTT上很多資料,建議自己爬文吸取多方精華,每個人有不同的方式,將每個人的心得消化過後就會得到最佳解!我覺得關鍵在於你真的要很了解你自己,若是很清楚為何而念,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也對學校的課程做足功課,寫自傳會是很開心的事情!但其實我自己也是大修了七八次左右,才找到比較順暢的方式寫自傳,才能真正的把自己表現出來,而不是在模仿或是假裝一個對方會錄取的人,不知道這樣講夠不夠清楚…但就是讓整篇自傳看起來不像自己,不要像一篇拼湊出來的文章。至於敘事還有邏輯等等,我也要感謝Austin學長的幫忙,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另外潤筆的人也很重要,有些潤筆大師除了幫你修改文法,也會給你很不錯的發揮方向(我是找Sofi & Rob)。總之不要想要一次就把自傳寫到位,在你研究學校和到處找資料問人的同時,你的想法也會跟著改變,很多人都會給你意見,但真的必須消化過後,回頭去檢視,才會真正找到屬於你的寫法。當然不免俗的,一定要自己足夠用心準備後,再去請教別人,我一開始是有想倚賴他人給我意見來完成自傳的心態,這樣其實會走更多冤枉路,且對你請教的對象是很不尊重的啊~~(後悔)!

大概就是這樣吧我想,作品集的內容和面試我覺得都因人和學校而異,如果有想要申請跟我一樣系所的人,可以私下交流!在申請的過程中我真的更了解自己,也確信自己要念地要帶回的東西是什麼,感謝給我意見和陪伴我的所有人,申請的路永遠是孤獨的啊,有了身旁的人支持鼓勵真的是很大的助力!

很抱歉這篇文章沒有給大家很具體的建議,因為我覺得申請準備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事情,方法資源一定都可以自己找的到!校系和課程內容的部分我也不敢著墨太多,不想不懂裝懂,所以還是等去念了再跟大家分享!歡迎各路同好一起分享交流認識認識交個朋友,一同奮戰努力!感謝!